赛程直播

为什么说中网的国际范儿与本土化是独一份的

时间: 2018-10-06 中网

热闹而宏大,像中网一样。

又一年金秋时节,不知不觉间,中国网球公开赛今年迈入第十五个年头。在网球比赛中,球员得到的第一分用15计量,也正是基于此,中网提出了“15-Love”的口号,寓意赛事经过十五年的成长迈出了坚实一步。

△ 2018中网开幕式

回首过去,中网成长的这一路上既有顶级球星阵容的更新换代,也有跨越式的积分和奖金升级,还有轰轰烈烈的新场馆拔地而起;而不变的,是一颗造福球迷的诚心,推动中国网球发展的雄心,以及打造百年赛事的决心。

千里之行始于跬步,2004年首届中网举行之时,网球运动在中国还并不普及,当近距离看到强壮的小威廉姆斯和高大的萨芬这样的大满贯冠军拼尽全力捧起中网桂冠时,带给中国球迷的冲击力和新鲜感堪称直观和强烈。

△ 2004年首届中网,李娜惜败新科大满贯冠军库兹涅佐娃

首届赛事中,金花李娜与新科美网冠军库兹涅佐娃苦战三盘惜败,这场比赛让大家意识到,原来咱们中国选手和大满贯冠军的距离并不遥远。从中网收获自信,李娜继而走向全世界,在2011年法网和2014年澳网先后折桂,并登上世界排名第二的职业生涯高峰。

△ 2014年中网,李娜举行退役仪式

中网落户北京,让中国球迷的感动和自豪有了归依之处。

诸多网球爱好者都喜欢选择在中网相聚。每年国庆期间,在京城北五环的国家网球中心看中网、打网球、聊人生,实在是不亦乐乎。

△ 中网球迷活力四射

国家网球中心是为北京2008奥运会兴建的专业网球场馆,也是世界顶级的网球场馆之一。2009年起,中网迁址于此,赛事级别也一跃成为集WTA皇冠赛 和ATP500赛于一身的高级别男女混合赛事。随后,能容纳1.5万人、具有可开合屋顶的主赛场“钻石球场”的落成,更是令赛事熠熠生辉。

△ 中网历届男单冠军

△ 中网历届女单冠军

对球迷而言,最看重的是赛事精彩与否,这方面中网在本土赛事中也是头一等的。男女合赛的赛制,令球迷可以随意切换欣赏各种比赛风格,规格堪比大满贯。每年中网,高排名的女球员均自动入围,而男选手世界前十中往往有过半前来参赛。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穆雷、萨芬、罗迪克、小威、莎拉波娃、阿扎伦卡、穆古鲁扎、沃兹尼亚奇、库兹涅佐娃等大满贯冠军级别的名将,都在中网留下过夺冠足迹。

因为中网,网球成为了北京闪亮的城市名片。

作为中网的举办地,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自然也引得众多巨星一探究竟。无论是充满古风韵味的建筑陈设,还是热闹有趣的民俗玩乐,亦或者美味非凡的地道小吃,都让国际球星在赛场之外也收获满满。

△ 萨芬和斯里查潘逛天坛、听京剧、打乒乓、吃烤鸭

△ 斯里查潘饶有兴趣的尝试玩起了抖空竹

为了给2004年中网元年助力,2003年底,俄罗斯球星萨芬和亚洲网坛杰出代表斯里查潘造访北京。两位“老外”饶有兴致的听京剧、吃烤鸭、打乒乓、抖空竹,体验了一把当地人的生活。在天坛,彼时寒雪覆盖的这座古老建筑,也令一贯场上霸气十足的萨芬,多了一份指点江山的兴致。有趣的是,第二年,萨芬就在中网元年登顶男单冠军。2011年,恰逢钻石球场落成,萨芬回归中网,和桑普拉斯、李娜、彭帅一起,奉献了一场妙趣横生的表演赛。

△ 2011年萨芬和桑普拉斯携手李娜和彭帅为钻石球场揭幕

小威2004年不但在中网揽得女单桂冠,还游览了北京名胜,饱尝了中华美食。其姐姐大威听闻十分羡慕,对媒体表示:“听塞蕾娜说北京烤鸭很好吃,我却从来没尝过。这次一定要试试,说不定我能吃下一整只。”

△ 小威2004年游京城

2005年,以费雷罗,莫亚为代表的西班牙男子天团,带着彼时还略显青涩的纳达尔,一起身着中国传统的龙袍,在太庙感受着九五至尊的威严。值得一提的是,纳达尔不仅捧起了当年的中网冠军奖杯,还于2008年在北京赢得奥运会网球男单金牌。时光流转,已经不再是青葱少年的纳达尔在2017年中网再度折桂,令人感慨传奇不老。

2006年,参加中网的俄罗斯球星达维登科来到颐和园,和时任女友一起共度浪漫时光。

2007年,性格搞怪的赛事卫冕冠军巴格达蒂斯,倒是选择在天安门广场前,放起了老北京人最爱把玩的风筝,俏皮却又接上了地气。而今年的中网开幕仪式上,这位从小国塞浦路斯涌现出的大球星,代表赛事前冠军,在钻石球场的璀璨灯光中接受观众潮水般的掌声致敬。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像长城这样的蜚声海外的古迹,自然也留下了众多球星登攀的脚印。德约科维奇曾带着家人和教练团队一起到此游玩,德尔-波特罗、莎拉波娃、科维托娃、辛吉斯、拉奥尼奇、弗格尼尼、索克、瓦伊迪索娃等球星也曾在长城留下美好回忆。

△ 德约科维奇三兄弟游览长城

△ 莎拉波娃、科维托娃、索克、德尔-波特罗长城打卡

除了到各大景点打卡,球星们还喜欢深入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中去。2006年,扬科维奇就曾在秀水街大采购,逛得不亦乐乎。

而今年中网开赛前,男子网坛炙手可热的新星兹维列夫,就和专业的太极剑老师学起了这项强身健体的古老运动,兹维列夫还做了一个大鹏展翅的动作,自称这是自己今年做的最有意思的事情之一。晨起就出门的兹维列夫看到公园里跳广场舞的人说觉得这很有趣,自己很少看到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做运动,但当同行的人问他是否想加入时被德国人害羞地回绝。

△ 兹维列夫与梅罗学太极剑

△ 法网冠军奥斯塔彭科品茗

△ 英国新星卡尔-埃德蒙德毛笔字写得如何?

到了中国,怎么能不学着使用筷子呢?今年,组委会就组织了一场筷子夹球的比赛,结果,左手将科贝尔在一分钟内夹了50个,甚至超过一些参赛的中国记者,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学说中国话就更有意思了,听听外国球员的发音,丹麦甜心沃兹尼亚奇最正宗,科维托娃竟然有些川陕方言的味道,真的难为他们了!

在学中文方面,德约科维奇应该是拔得头筹的,这位塞尔维亚球王,在给转播镜头和球迷签名时,一笔一划把“德”、“笑”、“爱”、“福”、“赞”、“喜”写的有模有样,还会在颁奖典礼上用汉语致谢“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们。”球迷调侃说:“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德约科维奇学中文了。”

△ 德约科维奇展示自己写的中文

△ 德约科维奇在镜头前写下“德”、“爱”、“笑”等汉字

曾六次获得中网冠军的小德表示:“每次我来中国,都感到这些忠实球迷给我越来越多的爱和支持,就是因为中国的粉丝,我才能够打得如此之好,得到足够的动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 德约球迷展示小德的双语签名

自从2004年创办以来,中网每年都会举行不同主题的球员欢迎晚宴酒会,别出心裁的精心安排都给球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场上演的诸如京剧、昆曲以及川剧变脸等浓郁中国风的表演,不失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2007年,辛吉斯、德门蒂耶娃、扬科维奇、毛瑞斯莫、库兹涅佐娃等女球员身着短款旗袍亮相,清丽无比。

2014年,小威穿着墨绿与金色相间的旗袍出场则是另一番感觉,盘龙图案恐怕唯有霸气如她才可以驾驭。

2008年的中网球员晚宴球则上演了一场汉服大赏。罗迪克、兹沃娜列娃等金发碧眼的外国球员,穿上汉服都毫无违和感,甚至有些可爱。本身就是黑发美人的塞尔维亚双姝——伊万诺维奇和扬科维奇更是梳起马尾,宛若古装剧中可爱的邻家姑娘。

2016年,张帅身穿一袭制作精良彰显身材的优雅长裙,成为了首位获得中网酒会“红毯最佳着装奖”的中国球员,在这一环节中成功打破了外国球员的“垄断”。

△ 2018年中网球员酒会

本土化,是每项赛事的必修课,中网也如此。

△ 王蔷本届中网连克奥斯塔彭科和普利斯科娃

△ 张帅本届中网击败三届大满贯得主科贝尔

中网为本土球员提供了万众瞩目的舞台。犹记得,每逢李娜亮相钻石球场,看台113区总是聚集着满满的“娜离子”们。2014年,李娜在中网举行退役仪式时,钻石球场全场球迷用手机点亮一片星河,令人动容。此外,彭帅、张帅、王蔷等选手,也在中网为主场观众带来过非常亮眼的表现。而一些排名不高的本土球员和新秀,如王雅繁、段莹莹、韩馨蕴、张择、吴迪、吴易昺也能通过外卡的方式,与国际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继而提升自己的实力。

△ 迪米特洛夫、兹维列夫、德尔·波特罗粉丝会福利

迈向十五周年的中网,在全力为球迷提供优质观赛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场外福利。赢家汇就是今年中网所大力推广的球迷回馈活动。今年的幸运儿们,就得到了参与抽签、参观球员区、专属签名通道、和球星打球等重磅福利,球员粉丝俱乐部还和德尔·波特罗、兹维列夫、迪米特洛夫等球星近距离接触,甚至一起玩游戏、大合照,真是令人心生艳羡。

△ 孟美岐、张帅出席中网公益活动

△ 范丞丞、黄新淳、艾菲等明星绿色出行看中网

本土的娱乐明星也经常亮相中网,或参与挑边、或出席公益活动、亦或者只是在包厢做一个安静的球迷,都是极好的。娱乐明星通常自带流量和话题,例如今年出现在中网赛场的孟美岐和范丞丞等,都是新生代中具有号召力的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粉丝看到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之下,无形之中也扩大了网球的影响范围,吸引到不少潜在的网球爱好者。

时至今日,中网已经积累了豪华的赞助商梯队,每届比赛现场观众人次稳定在20-30万左右,从2014年起已连续四年实现盈利并保持收入增长 趋势。2018中网总奖金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000万美元大关。其中女子赛事总奖金764万美元,男子赛事 总奖金340万美元。

综观那些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世界级体育赛事:世界杯赛场上足球明星激情洒脱,环法自行车赛依托自然风光绮旎,温网恪守白衣绿草传统……无不深深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和当地民众对体育精神的理解。而这,需要的则是时间的积淀。

十五年的历程,对于一项以大满贯为标尺的赛事而言,时间尚短。年轻的中网如今仍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这同时意味着活力、进步、机会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与可能。

  • 最近更新
  • 相关文章
  • 热门点击
发表评论
1评